端午兰芽分外长,不随春笋自低昂。
梅花谢后知谁继,后裔幽兰味馨香。
今朝九畹浴兰芳,墨客赏花悠国伤。
根生故里映峡江,更怜细叶遮荫凉。
寒冬九天抗冰霜,幽兰相思楚文章。
楚怀王年间,屈原遭到奸臣陷害,被革职罢官。他回到了家乡归州,即今湖北省秭归县,住在牛肝马肺峡的南岸,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,办起一所学堂,亲自教授弟子。传说《离骚》中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”的诗句,就是出自于此。
话说某一天,西陵峡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,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,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,立在窗外一侧静听。屈原挥舞双手,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,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,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。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,临走时,遂特意施展法术,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。
兰花品格高尚,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;屈原诲人不倦,舍己忘我地传教授课。一次课间,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、百姓受难的情形,由于过分激动,义愤填膺,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,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。学生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,心疼得泪流满面!那三株兰花,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,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,学生们数了数,足有几十株。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,病情也好转了许多。
那一年五月,九畹溪畔、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,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,只留下阵阵暗香……
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,心里惴惴不安。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,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,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。人们悲痛不已,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。
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,广植兰草,后人借此以示永久的纪念。
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至高无上。其创作及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文风,在情感的诠释上让后人莫可企及。这些是一方面,现在我要说说屈原对兰文化的奠定和贡献。这一方面在之前常被我个人忽略,然而就其实,屈原对兰文化的奠定与贡献其影响远远出乎我们的预料,可以说,屈原才是兰文化的真正开山始祖。在兰文化空前发展的今天,我们很有必要对屈原对兰文化的奠定和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,让世人知道屈原,知道兰文化,知道屈原与兰文化,知道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兰花文化,需要一切真正不粘污染的兰花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