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渊如先生(1905-1979),出身名门望族,祖辈安徽人氏,殷实富裕人家。自14岁起即从事艺兰工作,三十余岁就闻名以遐迩,博得了“兰王”的雅号。
沈渊如先生不仅是“兰王”,更是“救兰”英雄。民国以前名种兰花在我国原有数百种之多,后因历经多次战乱,散失甚多,及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,仅剩近二百多个品种了。抗战前后,又经多次战事动乱,生活颠沛,一些稀珍名种不是失传就是被惟利是图的奸商们盗卖国外。沈渊如先生一边惨淡经营,抢救名种不致外流,一边汇集艺兰同好举行兰展,引起国内有识之士重视。
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我国东北,造成灾民流离失所,饥寒交迫。当时,沈渊如先生曾汇集无锡艺兰同好在城中公园同庚厅举行兰花义展,所得门券收入,悉数捐赠赈灾之用。
其后,日人小原荣次郎亲临江浙一带搜集兰蕙稀珍品种,在金钱利诱和淫威之下,名种又相继外流。沈渊如先生眼见此般情况,节衣缩食,甚至变卖家财,把一些濒临灭绝的兰蕙品种广为搜集培养。例如传统珍奇名种中的“东莱”、“顾氏大魁素”、“涵碧”……等等在国内已属凤毛麟角。由此幸免外流而遭覆灭之危。
抗战胜利后,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,诸多名兰又随之相继失散,或在奸商、富豪手中,仅顿时之兴,而后又往往置之不顾。沈渊如先生又不辞艰辛,多方收集,持之以恒,成绩卓然,深受艺兰界同好爱戴,故一些年迈体衰前辈或为生活所逼无法继续艺兰的同好,不受高利之诱,宁愿转让他培养。在多次危机中,沈渊如先生力挽兰蕙名种几遭覆灭之狂澜。
1948年沈渊如先生把国内仅存歇花二十多年的赤蕙名荷瓣“曹荣大荷”任其开放,并举行花展,将此兰易名为“胜利大荷”,以志祖国光复。
解放后,祖国一片兴旺,在党的英明政策感召下,沈渊如先生毅然把全园数千盆名花捐献给国家,以便让名贵的花木开放出更美丽的花朵。
“气如兰兮长不改,心若兰兮终不移”沈渊如先生守兰的故事正是他人生的折射,爱国正义,内敛风华。
小贴士:关注连城兰花订阅号:fjlclh,您可以了解到“国兰的根有何特点,怎样才能养好兰根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