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画春风不值钱,一枝青玉半枝妍。山中旭日林中鸟,衔出相思二月天。——《折枝兰》郑板桥
建兰株丛茂,幽香飘四方。正是因为建兰的清素优雅,使得无数皇家贵族,文人骚客为其倾倒。宋朝的嘉定皇帝将素心建兰册封为国花,使其成为国兰的一种象征;到了清朝乾隆年间,多种素心建兰被列为贡品,使其成为富贵的一种象征;到了抗战时期,素有“携兰长征”的开国元勋朱德,更是对建兰情有独钟,使得名将与建兰两情缱绻,被汇入古今养兰佳话;到了现代,建兰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。建兰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墨客们为之心动呢,下面请大伙随着小编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——走进中国建兰
建兰,是指花形在盛夏金秋的中国地生根兰花,植物学界以其产地为福建而命名。在明朝已有“建兰”的名称,当时浙江民间,也普遍栽有建兰,但不知种自何来。
近据洪亮先生查考,在明朝文征明的诗集中,有“建兰”一首,有句云:“灵根珍重自瓯东,绀碧吹香玉两丛”。“瓯原为温州府的旧名,该地和福建毗邻,可见浙江的建兰最初系从福建引种无疑。现在浙江金华一带民间多蓄有建兰,正和福建民间培植兰花的情况一样。
据日本的田边贺堂史生著的《兰花栽培四枝节》中记载:“建兰由中国秦始皇特使徐福携来”。据悉,建兰是由秦始皇特使徐福前往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时,携带至日本的浚河,当地的后辈不知其原产地,便称其为浚河兰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兰花外交,也是最早跨出中国国门的兰花,同时它间接地证明了建兰的栽培史,应史于秦始皇统治(公元221年)前,迄今已有2200余年。
说起建兰的传播与发展,这与大宋提刑官宋慈又有着一段渊源。
大宋提刑官宋慈曾在福建汀州任知县3年,县衙所在地为现在的福建省长汀县,当时的闽西首府,范围为现在的福建省龙岩市管辖区和三明市的部分地方,是中国东南沿海腹地的林区,也是距台湾海峡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近、自然气候优势最强的中国兰产区之一。
汀州盛产兰花,百姓爱种兰花,素有用兰花为孕妇催生助产、搬迁新居馈赠兰花、婚嫁以兰陪嫁、种兰避邪以求子孙满堂等民情风俗。宋慈在位期间首开汀江水路运输,南宋之后汀江可以通往境外。汀江水路的开辟为建兰主产区打开了一条通向海内外的通道。因此,宋慈对建兰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。
龙岩境内的连城县,北倚武夷山脉西南段,南傍有“动植物资源基因库”之称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——梅花山,还有被誉为“北夷南豸,丹霞双绝”的国家重点风景保护区——冠豸山,峰岭耸峙,青山环抱,绿水轻围,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,是千花万卉生长的良境佳地,是闻名中外的国兰主产区。早在远古时期,连城的先民们就已通过水上运输将龙岩素等名兰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《龙岩地方志》记载,中华民国二年,龙岩废州立县,被选派到龙岩当第一任知事的是一个叫孙陶曦的人,他为官清廉,公正不阿,在百姓中声誉极高,他爱养兰自律,以高洁淡雅的素心兰花龙岩素鞭策自己。民国四年,孙知事升任省衙要官。临别时,地方不少官员含泪送别,望他题诗以做纪念。孙知事欣然提笔,写下两句:“此去龙岩别无恋,最使相思是建兰。